沈坤荣:以深化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07

转自:苏州日报

  日前,由求是杂志社和江苏省委主办,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承办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苏举行。


  研讨会上,bat365官网沈坤荣院长发表了主题为“以深化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阐述了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独到思考。


  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我觉得需要在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就是消除或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第二个就是要化解内部潜藏的风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如何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要保持清醒头脑


  我们先从外部来看,大国间的实力对比在不断地变迁,大国竞争,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比如说美国的减税,其核心的任务就是要让资本首先回到美国去,这个动作对中国的挤压很大,因为资本是没有国界的。资本的外流削弱了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使得人民币重回了贬值的通道。为此必须深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来实现这个减负。


  随着反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全球价值链收缩。根据bat365在线平台登录研究团队的发现,上海和苏南五县市这些外贸型经济发达的地区面临着巨大压力,这是中国当下经济发展不愿意看到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的。


  我们首先要适应这个环境。一旦停滞下来,没有发展,那就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以冷静的头脑来沉着应对,要敢于斗争。同时,也要善于寻求共赢,来为我们自己赢得宝贵的机遇期,进行深化改革。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结构性改革,要赢得时间来去杠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发展。我们还要审时度势地布局“一带一路”,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逐步形成参与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新机制。要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际投资。在这些过程中做大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从而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


修炼好“内功”是关键


  第二个问题就是应对内部风险。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个前提,就是国内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重点之一就是防范、化解潜藏的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但是,当下的金融风险的防范遇到两难,既要去杠杆,又要避免监管的共振。原因就在于一些金融乱象使得资金空转,资金到不了实体经济。比如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信贷空转等,房地产金融的风险也很大。此外,国有企业债务、互联网金融风险等都需要我们关注。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我们要增加这方面的防范,建立一个良好的行为约束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在的难处在于,今年1月到7月,金融数据的下降,再加上外部环境风险加大,我们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扩张性的、量化的措施,包括一些基建项目。但在目前的环境下,怎么才能更好地推出这些措施,这是需要研究的。


  譬如铁路要建,但建在哪个地方需要思考,我觉得平摊式的发展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组团式的发展。


  所以,一方面要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另一方面要稳定市场预期。未来经济发展能不能持续,关键还是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对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如何具体地推动目前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振兴乡村,促进美丽乡村的发展。三是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这是产出边际收益最多的领域。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需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保护产权,规避风险。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医疗、康养、金融,大量高质量的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需要不断培育和开拓,所以中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很大,韧性也很强,这是我们大国经济应该有的自信。


  中国正在迎来新的消费时代,现在很多人愿意选择弹性的工作模式,去冷门的地方旅游,出现了时尚潮男族、银发族、单身贵族这样一些新的消费群体,还出现了智能消费、共享消费、体验消费、定制化消费这样新的消费模式。比如最近火爆的综艺节目“创造101”,11位出道的艺人都是95后、00后所心仪的,也反映出了消费方式的升级和消费结构的演化,如果看不到这个新兴力量,就看不到中国潜在的增长动力在什么地方。


  总之,既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长远,来拓展发展空间。我们要落实改革举措,提供制度保障,依托创新驱动来提升发展的质量,要以外部拓展和总量增加的空间来赢得内部改革和增效的时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