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或一般大众价值观塑造的一个战略性产品。产业经济学里面经常讲战略性产业,其实教材本身就是战略性的,很多的价值观塑造是靠这种编码化的知识来完成,因此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对如何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整个教材应该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有灵魂。中国特色经济学教材体系的灵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集群。其中,有几本书作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核心版本,剩下的有的可能是用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引导,有的是纯技术层面的。因此,可以把教材体系看作一个整体,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集群,把这个集群建设好是最为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技术性比较强,很少涉及到价值观,不能说计量经济学是中国的、数理经济学是中国的。
其次,中国特色经济学教材建设,要设计好激励机制。中国特色经济学教材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的教材要由大师领衔、自己亲自操刀。如何激励这些人来编教材呢?需要设计激励机制。比如,我们有“十三五”、“十四五”教材、马工程教材等激励制度。因此,要想让全中国最好的专家学者编写中国经济学教材,还要靠制度激励,这也是可行的。
第三,对于中国经济学的内涵,我认为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一种范式,这种范式既能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又能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经济学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纯西方经济学的,而不仅是学科的修修补补。比如,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奇迹,是中国人特殊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国外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我们把中国经济学看作是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具有理论内核和哲学基础,是科学研究的纲领。
总体而言,对于中国经济学教材的建设,我认为应该形成一个体系。教材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中心、有外围,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教材集群,把价值观映射到教材里面,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来慢慢地规划。另外,中国经济学教材也可以包含预测经济未来、互联网产业与新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现在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把这些总结出来超越现在的经济学,学生也会更喜爱。我们的教材还应该以学生爱读、喜欢读为导向,这样才能赋予教材更强的生命力。
资料来自:国家经济学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