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阶段性停工停产使部分居民收入受到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近期,南京等30多座城市纷纷推出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旨在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帮助部分受疫情冲击大的行业加快恢复。为此,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刘志彪教授接受《经济日报》的采访,畅言消费券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对拉动消费会起到什么作用?
意在推动经济加快恢复
刘志彪认为,从各地发放消费券的效果看,运用消费券来启动消费很有必要。通过发放消费券方式刺激消费,具有3个明显优势。一方面,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转化为消费,对于拉动经济效果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可以定向针对更需要补贴的中低收入阶层,体现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关怀。此外,消费券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这对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尽快恢复有很大帮助。
各地消费券政策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考虑到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事实。这次疫情影响表明,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比较重,需要转向利用国内市场发展经济,依靠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发放消费券就是启动内需的一个基本信号。二是受疫情影响,工作不稳定,收入减少,使得一些人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消费券的发放对中低收入阶层消费有很大帮助。
应严格发放流程和方法
刘志彪表示,不建议消费券采取平均发放方式,应更多注重向中低收入阶层精确投放,特别是对困难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对高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刺激消费作用没有那么大,但对消费倾向比较高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最终转向收入分配改革
刘志彪表示,消费券毕竟是一个临时性措施,不可能长久采用。最根本问题还是要转向收入分配改革,让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与劳动相对应的收入分配结果,这样经济增长才具有包容、可持续性。
转自《经济日报》,有删改